雷竞技RAYBET官方网站世界上最古老的“小米”面条(距今已4000多年)出土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很凑巧,闻名全国的兰州拉面馆,也大都是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的人出来开的,民和县和化隆县紧挨着,距离兰州都不远。化隆拉面远不如兰州的历史悠久、名头响亮,就连化隆拉面的探路人马贵福和韩录也说过,他俩80年代末期在厦门开第一家“拉面馆”时,很多化隆本地人都还不知道什么叫拉面。短短几十年,化隆人让兰州拉面名满天下,反倒是化隆拉面却鲜有耳闻,但这并不影响“拉面经济”成为化隆经济的“龙头”产业。当前,“化隆牛肉面”已成为化隆县最大的“民生产业”,成为化隆群众的“致富面”“幸福面”“振兴面”,被化隆县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助推器”。
1984年,不甘心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化隆县加合乡下卧力尕村农民韩录单枪匹马来到西藏,在帐篷里开了化隆人的第一家拉面馆——兰州拉面馆。两年后,兰州拉面馆为他带来了2万元的纯利润。1988年,韩录来到厦门,开起了化隆人在内地的第一家“牛肉拉面馆”。同属于下卧力尕村的农民们也纷纷效仿韩录,打着兰州拉面馆的招牌走上了外出拉面的创业之路。2018年,化隆县成功注册“化隆牛肉面”品牌,化隆县也正式为优秀餐饮单位授予了“化隆牛肉面”品牌使用权。“30年前,化隆‘拉面一代’迫于生计,打着‘兰州拉面’的牌子做生意。”从事多年拉面生意的马青云说,“今天,我们被授予‘化隆牛肉面’商标使用权,‘拉面二代’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
“化隆牛肉面”品牌注册成功后,对统一装潢、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统一服务的拉面品牌店予以重点扶持RAYBET,发挥其品牌推广、连锁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在各大中城市创建“四统一”拉面示范店2100家,“五好经营户”1910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化隆牛肉面”已成长为化隆县最大的“民生产业”,成为青海乃至全国的一个响亮品牌,为化隆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坚持把拉面经济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助推器”,民族团结创建连获佳绩,该县荣获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据介绍,目前化隆籍拉面店共有1.8万家,拉面从业人员11万人,其中在省外经营10年以上的拉面店有2040家,5年以上的有9009家。2021年化隆县拉面经济实现利润45亿元,占全市的77%,占全省的70%,拉面从业人员工资性收入达50亿元。
目前,小拉面带动的化隆五大餐饮产业群基本形成,即以“高原姑娘”为代表的10000家拉面店;“中发源”为代表的100家高档餐饮店;“哇燕藏餐”为代表的1000家藏餐馆;“化隆面老头”为代表的100家大众拉面店;“海尼尔”为代表的近100家国外拉面店RAYBET。
“化隆牛肉拉面”作为全国重要的劳务品牌,有力促进了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的各类群体就业创业。在“化隆牛肉拉面”劳务品牌引领带动下,青海省除化隆县外,西宁市、海北州、黄南州等地群众也积极外出开办拉面店。截至目前,青海各族群众在省内外、港澳台及境外开办拉面店总量已达3.2万家,从业人员近19万人,年经营性收入达182亿元,辐射带动近2万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拉面产业已成为农牧区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
2020年,投资13亿元的青海拉面扶贫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面向全国的拉面食材供应的“中央大厨房”,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该平台建成后将打通青海拉面扶贫产业园和1.8万家拉面餐饮实体店“最后一公里”,为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电商决策支持、培训孵化、产销对接、金融信用、技术支持和其他衍生增值服务,成为乡村振兴、民族和睦和顺的发展平台。
拉面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还成为民族团结的催化剂。近年来,化隆县各级党组织以发展“拉面经济”为契机,将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长远性任务来抓,高起点谋划、全方位推进,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群众基础、思想基础和制度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在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化隆县积极挖掘本地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及“哇燕则柔”“热梦科巴”“回族宴席曲”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加强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积极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物古籍、口传文化、音乐舞蹈、体育、技艺、建筑、服饰、餐饮和医药等文化遗产,建设了一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展示点和民族特色村。化隆县还大力支持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产品创作、设计和研发,深化文化与旅游、体育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建设了一批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基地。
同时,化隆县加治宣传教育,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拉面队伍的整体素质、法治观念、公平竞争意识显著提升,市场经济适应能力显著增强。化隆拉面人在外地创业,收入增加了不少,同时也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带给了家乡人民,很多群众走出去创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除了拉面产业自身,拉面也是一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富裕面”。拉面产业涉及多个行业,成功串联起牛羊与农副产品、食材等配送销售。化隆在输出拉面的同时,还向外界源源不断地输出自己的畜牧产品,带动着整个青海牛羊肉市场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拉面经济”已成为青海牛羊肉的主要消费领域,每年拉面需要的牛羊肉近30万吨,有力解决了青海畜产品难卖的问题,为青海牧民开拓出一条致富之路。除了牛羊肉外,被化隆人带到全国各地的还有海东的农业加工成品。例如,海东循化县的“鲜红辣椒酱”。海东的辣椒味香不辣,被许多喜欢辣椒味道却又受不了辣味的人所青睐。2015年,深圳星月阁董事长马龙和多位股东投资1000万元,创建广东泰斯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度挖掘青藏高原特色产品,目前已成功研发出青藏高原野生黑枸杞饮料,在市场上获得很大的反响。
拉面把化隆上万个不同民族的家庭连在一起,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加深了各地各族人民的感情。拉面人积极融入全国各地,和各地群众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邻居、结美满姻缘的事例很多。同时拉面创业者通过从事拉面经济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通过创业政策扶持,主动返乡投资发展特色农业、餐饮宾馆、牛羊育肥、加工冷藏、房地产开发、交通物流等,吸纳周边群众就业,积极发展地方经济。
截至目前,化隆县返乡拉面人在全县开办合作社达1500个,实现年产值8.6亿元,创办的企业达到462家,吸纳县内各族群众就业6786人。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的机会多了,邻里互动、亲朋交流更加频繁,各民族之间的友谊也更加深厚。
开牛肉面店致富返乡后的谭明德、马晓瑛夫妇不仅盖起2层楼房,还开办了一家农家院
近期,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强监测户帮扶工作,化隆县创新开展了“百企帮百户”“项目联农户”活动,实行乡村振兴项目联系监测户机制,促进各民族互融互帮,实现共同富裕,受到一致好评。
拉面返乡创业企业家马永明,为联系监测户彭毛吉提供就业岗位,年收入3万元以上,并资助彭毛吉的两个孩子上学的各项开支。企业家当智,为联系监测户杨春天提供就业岗位,出资2万元为韩赛力木修缮房屋。百名企业家与全县监测户“结成亲戚”,各族群众成为手拉手、心贴心的一家人。
在重大灾难和考验面前,化隆拉面人将小我融入大我,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自我价值向社会价值的提升。近年来,广大拉面务工群体中涌现出了很多充满正能量、感人的好人好事。
拉面人马春虎收留贵州失联汉族智障男子郑信龙华11年,最终让其与亲人团聚的故事感人至深。拉面人马成义支起锅、拉起面RAYBET,为天津送去10万份拉面爱心餐的事迹广为流传。这些善举和无私捐助进一步提升了青海拉面人的社会形象和美誉度,展现出化隆拉面人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责任和担当。还有拾金不昧的马牙古拜获得“海南省诚实守信模范”称号、热心公益的韩木海买获得“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马文德被评为“全国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被推选为青海省党代表。
化隆拉面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融入当地社会生活,各地群众也有机会了解青海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加深了青海人与全国人民的感情。据介绍,近两年,化隆拉面店累计申报评选民族团结示范店85家、党员拉面示范店75家,优秀流动党员党支部7个。还有很多优秀的拉面人被选入不同层级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列。
如今,越来越多的化隆“最美拉面人”融入城市,以一碗面为纽带,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新辉煌,以实际行动巩固好、发展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谈及拉面产业的发展,化隆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占奎表示,“十四五”期间,化隆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实施“一镇”(建设中国拉面特色小镇“群科镇”)“一园”(建设青海拉面扶贫产业园)“一网”(建设智慧拉面信息化服务平台)“一店”(打造1000家“化隆牛肉面”提档升级示范店)“一路”(打造10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隆牛肉面”品牌店)“一人”(建设拉面人异地政务服务平台)等“六大工程”,形成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模式,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立全国拉面店食材供应“中央大厨房”,“化隆牛肉面”门店达到2万家以上,拉面及相关产业链年实现总产值200亿元以上,三产占比达到50%以上,有力促进县域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省内外拉面餐饮提档升级,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文/马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