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竞技RAYBET官方网站农历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在这天,平凉人都有吃“拉魂面”的习俗,意思是过年时大家走东串西的心都野了,但“人日”后农民准备春耕,工人准备上班,孩子准备上学,此时吃碗“拉魂面”便可把心拉回来。当天,记者来到灵台县邵寨镇吴家什字村,找寻灵台长面手艺人李小琴的那一抹面香。雷竞技RAYBET官方网站
走进李小琴家的农家小院,她正在案板上擀面。53岁的李小琴身材清瘦,但擀起面来手臂上全是力道。只见她先将面团压扁,然后卷在擀面杖上,两手抓住两头,胳膊撑紧,带动擀面杖来回推碾。为了让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她不停变换方向和角度,接着再擀,才过了一小会儿,她就将手中的面擀成薄薄圆圆的一大张。一层一层把薄如蝉翼的面折叠好后,就到了切面环节。李小琴切面的手艺同样娴熟,如同变戏法。只见她右手握着刀柄,左手放在叠起的面卷上,手指一边紧贴着、顶着菜刀,一边缓缓后退,很快,一部分面就被切成了如头发般的细丝,一部分面切成了宽面叶儿。此时,炉膛的柴火正旺,水已煮沸,就等着长面下锅了。
平凉人对灵台的手工酸汤面,大多都有执念。灵台人聊起它来,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会为到底哪一家最好吃,争执不休。不过,要说灵台邵寨镇李小琴手工面最地道,相信没有人会反对。
李小琴上初中的时候就擀得一手好面。“小时候家里有14口人,兄弟姐妹8个。平时是嫂子和母亲给一大家人做饭,冬天嫂子要做手工活计,母亲一个人做不过来这么多人的饭,我就在母亲做饭时给她打下手,慢慢就学会了和面、擀面。每个星期天的下午5点去学校之前,我都要擀一大案板面,和家人吃罢后去学校。”香气氤氲的厨房里,李小琴眼神晶亮,向记者讲着自己和面食有关的往事。
在家开手工面馆是6年前的决定。此前,她在兰州等地的食堂专做面食,跟着老师傅们学习,手艺日益精进。与面食打了30多年交道,将一份做长面的工匠精神诠释到了极致。她一直坚持打好“李小琴手工面”的牌子,面粉用的是灵台当地培育的优质冬小麦。
灵台素有“陇东粮仓”之称,自是不缺优良的面粉。记者了解到,该县为优化冬小麦品种结构,同时为保证灵台手工面的面粉品质,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筛选出铜麦6号和普冰151两个冬小麦优质面粉原料品种,通过免费发放种子、补贴化肥等方式,在朝那小寨落实冬小麦优质面粉原料生产示范基地1处,在邵寨镇三坡东郭干槐建办优质面粉原料生产示范基地1处。
“冬小麦可以称得上是小麦中的高冷新贵。通常,冬小麦是9月种下,次年6月才收,200多天的自然孕育让冬小麦尽收天地精华,加上15度以上的昼夜温差、雪水的浇灌和全年3000多小时的充足日照等多个因素,使得冬小麦结成的籽粒饱满,小麦蛋白质含量高达15%,湿面筋的含量接近40%,所以磨出的面粉品质非常高。都说兰州拉面离开黄河水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灵台手工面也一样,如果不用这片土地孕育的麦子,味道就会大打折扣。”李小琴为灵台的冬小麦打CALL。
除了精心选择面粉之外,和面擀面、调制酸汤、雷竞技RAYBET官方网站炒臊子等手工面的制作工序,李小琴都会严格遵照程序进行。而每道工序都有独特的手法,一个不慎就会影响面条质量和口感、外观等。没有丰富经验、熟练手工,做不出精良、好吃的长面。
伴着鸡鸣狗吠,合着缕缕炊烟,记者吃上了这一碗酸辣劲道的“拉魂面”。这是一碗怎样的面呵!青花面碗,素白细面,碧绿菜叶,面汤里淋上辣椒油,放一勺肥瘦相间的臊子,缀着点点葱花。靠近面碗,色彩与香味翻飞交错,呼吸间便勾起你的味蕾。一口下去,滋润顺滑,心灵熨帖,眼眶濡湿,那是游子最解乡愁的心音。
吃长面,吃的不仅是它的韧劲,更是手艺人精益求精的一份心意。正因为这份细致的工匠精神,“李小琴手工面”打出了响当当的牌子。李小琴说,没想到开在家里的面馆竟然引来了天南地北的食客,雷竞技RAYBET官方网站最多的一次来了120人,用去了50斤面粉。除了面之外,李小琴还开发了一系列家常菜品,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毛收入达20万元。
人守着面,不离不弃,一生就为了做好这碗面,这碗面也养育了灵台世代的做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