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BET每逢周末中午,岐山县凤鸣镇西岐民俗村里的农家乐经营户纪敏就忙乎起来,跑前跑后招呼着院子里的游客。
今天差不多(已经)五六十号人了吧,(到)下午一百来号人,天气这么好,应该是很随便的。
创建于1998年的西岐民俗村,曾是陕西第一批民俗旅游村中的佼佼者,它毗邻周公庙景区,以正宗的岐山臊子面和古老的西周文化,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游客来这里体验西府民俗风情。
经营户们介绍说,虽然目前游客不少,但和其它民俗村一样,这里的生意完全随旅游市场走,淡季时候,游客很少,难以为继;“五一”“国庆”等小长假期间,又人满为患,接待不了。如何让地方小吃摆脱传统的农家乐经营模式?一直是民俗美食面临的难题。
和西岐民俗村生意冷热不均不同,在不远处的岐山臊子面文化产业园内,传统的岐山臊子面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态走出岐山。游客们在品尝之余,在这里可以购买这种桶装臊子面,把西岐风味带回家,带给更多的人。
一种是标准型的,开水一冲泡就可以食用,一种是家庭料理型的,然后这个的话里面有汤料包雷竞技、菜包、臊子肉包,自己可以煮, 直接就可以食用的 。
在桶装臊子面生产车间,这里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流水线生产。公司负责人介绍,经过几年的摸索,他们目前已经完成了企业管理认证、产品质量认证、食品安全认证等多个认证体系;臊子面、汤料包、哨子肉等15种系列产品也有了省级、企业级标准,具备了年产100万箱桶装岐山臊子面的生产能力。
我们想通过我们这个工业化体系,就是把我们岐山臊子面的标准化要做出来, 这个标准的工业体系我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话,我们才能把我们的西岐乡味变成中国味道。
作为岐山臊子面的龙头企业之一,这家公司所有的努力,正是岐山县打造“一碗面”经济产业的缩影。
2020年,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如何接续乡村振兴,岐山县提出了“一碗面”经济发展战略,坚持“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两轮驱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电商物流串起供应链,推进岐山臊子面、岐山擀面皮等西岐小吃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让“一碗面”经济成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们这个一碗面经济,主要考虑呢,就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二三产业要综合发展,整体发展。从第一产业呢,种植养殖,第二产业呢,就是工业化的加工,第三产业呢就是销售雷竞技、服务和带动,这个主要的思维呢,就是要以工业化的思维去做农业。
以工业化思维做农业,除了臊子面,岐山另一个特色小吃“擀面皮”也在这种思考中寻找突破。
位于岐山县凤鸣镇的“百年美阳”是一家“陕西老字号”民俗食品企业,这里的岐山擀面皮曾荣获“中华名小吃”奖,也是其招牌产品。从2016年起,公司就引进机器加工、真空包装等设备,擀面皮销售从线万袋。
迅速扩张迅速扩大还是源于疫情,所以我们去年就出现了一个这个供不应求的现象,这个擀面皮网上销售额大于线倍左右吧。
线上销售的火爆,促使该公司在2020年底又投资1200万元,开发研制了一条包含3项专利技术、全自动、智能化的擀面皮生产线。
咱们这个生产线月份投入生产,就这一段时间属于调试阶段,然后投入生产以后,日产量每天达到4万份。
从手工作坊到工业化流水线生产,支持这家企业快速发展的是它们积累起来的70多项专利技术标准,包括擀面皮的制作、包装,设备的工艺、外观等。而标准化、工业化也让企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我们就想在三年以内,说小一点,我们员工能够买房买车,我们能开上15家店,说是说大一点,年产值能够上5000万,让我们的员工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岐山“一碗面”经济每年的市场总产值已达125亿元。其中,一产的原料种植年总产值32亿元;二产的食品加工和制造年总产值58亿元;三产的餐饮、旅游、物流、电商等年产值35亿元。
2021年2月底,岐山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做大“一碗面”经济的实施意见》,一个围绕“一碗面”经济的现代绿色食品工业园正在建设中。
咱们目前看到的是岐山面全产业链开发项目制粉车间,设计生产量是日产量1000吨,年产量可达36万吨,达产达效后产值可达6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这个工业园区占地2.2平方公里,目前已有三家企业入驻。建成后,将成为承载“一碗面”经济种植、加工、服务、销售等全产业链的基地。
这个园区的目标是争取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雷竞技,使食品产业园成为一碗面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从一种地方民俗小吃,到一个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大产业,标准化、工业化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在保持原产地“地方风味”的同时,向“中国味道”努力,这样才能使小吃变身大产业,从而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那么,这一碗面的经济是如何实现一二三产融合的,如何把当地群众镶嵌在这个产业链条上,从而实现带动效应的呢?明天的节目,我们继续来关注。